MPAer@CUC | 张婷敏:新媒体后进生的小幸运

作者:发布时间:2022-10-05浏览次数:10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2级MPA非全日制班 张婷敏

我是2022级MPA非全班张婷敏,目前就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新媒体部,担任新媒体直播编辑、编导。

2022年对于我来说,是幸运的一年,好事频频发生,进入中国传媒大学MPA大家庭是其中一件。回顾了自己过去几年,从学习新闻学开始,便一直和新媒体为伴,成为了新媒体发展浪潮里的微小见证者。

图片
图片

1

从学新闻到新媒体初结缘

2012年,我大一的时候,此时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一个亿,张小龙的名字还未破产品经理圈,微博的江湖地位还未失守。微信公众号在悄悄发力,野心大,蓄谋着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和我的同学才开始接触微信,有什么小心思还会悄悄发布在微博上,八卦、舆论什么的也都会在上课的时候偷偷从微博截取,下课成为谈资。淘宝移动端也才上线2年,不少人还习惯在网页去筛选产品。

关于微信公众号的正式出现,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当时公众号并没有专门发布的客户端版本,而是预埋在App中,大概是在2012年微信4.0版本发布前后开始上线功能。

两年后,我才在一个契机下,成为公众号“灼见”联合创始人,开启和新媒体的第一次深入接触。我一直陪伴着这个公众号走出校园,成为百万大号、新榜500强常客。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时候公众平台叫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网址是「mp.weixin.qq.com」,这个mp,就是媒体平台「media platform」的缩写。后来,又把它改成「官号平台」,再后来它像微博一样邀请明星入驻,这些明星有些已经塌房,但屹立不倒的微信继续打开格局,最终叫「公众平台」——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们就沿着这个slogan,从开始的转载,到后期原创,再到培养作者、设定固定栏目...在公众号最辉煌的那几年,一直不断日更,就像很多此时入局的同行一样,抓住风口,投入就有收获。

我也见识到了一个个新媒体从业者,从公众号掘金,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有的人坚持初心,有的人转战微商,有的人自己退居二线不断孵化IP,没有孰高孰低,这群人都曾在公众号上留下自己的个人品牌,都是风口上的佼佼者。

在线下各种大会上,也曾碰上十点读书、有书、六神磊磊、槽值等等大号的创始人、主编。他们都有股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让人感觉到新媒体这股力量真的强大且神奇。

如今回看,有的顶峰上的人已经不能提了,但是微信聊天、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已然形成了信息传播的闭环,至今我们依然每天活在这个闭环的信息轰炸中。而我,也借力微信这个社交平台王者,正式走进了新媒体的职业道路。

图片

(中央电视台,和东三环其他建筑一样,晚上有很多用爱发电的小灯光)


2

有幸进入大平台

开眼界就像开荤一样

2016年,我毕业来到北京。顺利走进了新闻学学子的梦中殿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开眼界就像开荤一样。凭借平台优势,最初的两年,我一直在做财经节目中心「央视财经」账号的新媒体运营,参与了原来只在电视上看到的重大项目,和一帮生活在电视上的人。

图片

作为直播记者采访徐小平

图片

作为新媒体直播编导,参与中国品牌强国盛典董明珠采访

图片

参加G20大阪峰会报道

图片

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报道,收到咖啡小哥记者节的祝贺

这期间最大的收获,一方面是发现了运营不止流量思维,那只是局部真相。记得我刚开始上手的一星期,就好像魔法失灵、武功尽废,工具层面都懂,但是内容上财经新闻、专家解读、生活资讯到底怎么选,就是不得要领。在这里,关乎千万百姓政策的权威发布,涉及民生话题的深度解读,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爆点先行,我疏忽掉了最重要的我所处的平台,对的,这点不论今后到哪里,都适用。

做新媒体有热点敏感度是不够的,或者说是走不远的。我学会了“多管闲事”,会留心看其他编辑每天在做什么,其他部门每天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每个业务单元是如何去选题报题的...自然而然,意识心态上的不足也慢慢跟进。

图片

参加3·15晚会新媒体报道,每年的场景都会进行升级,去现场感受震撼


2019年,我开始作为直播编导、导演,参与中心的各大项目新媒体报道。可以说疫情以来,直播在市场中掀起应用热潮,各行各业积极拥抱直播业态,将直播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与业务经营深入融合。财经节目中心新媒体直播也在这3年中,成为对外宣传和对内沟通的重要端口。某种程度上,和企业一样,央视财经直播承担着对外名片、信任阵地、降本增效等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作为央视财经&拼多多带货直播导演,和主持人合影

图片
图片

作者带领短视频团队拍摄主持人朱广权、康辉短视频

图片

作者作为央视财经&海尔直播导演,和主持人撒贝宁沟通脚本

图片

作者作为直播导演,参与融媒体活动「走村直播看脱贫」,该项目获得中国新闻奖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财经节目中心入局不算早,但是选择踏入直播的自我要求远比其他平台要高得多。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对于整个制作团队都不容易。

特别是带货直播,与网络主播带货不同,中央级媒体主播直播带货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成为热点新闻,在什么平台直播,带哪种类型的货,都会被解读。“央视新闻”作为先遣队,首场直播带货和“淘宝”进行合作,内容电商的意味明显,让网友在下单购物的同时顺带上了一堂文化网课。

有了这样的榜样,我们也先后和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启了合作。比起商业先行,我们更注重和希望带来有温度、有文化的清流带货,专业有趣带好货,去满足和发掘用户潜在购物兴趣。当然,流量也需要兼顾,成交的转化也逐渐变成了我们的KPI,这需要整个团队改变执行逻辑。

除了直播成交外,我们还会重视短视频内容,前期宣推预热+后期趣味内容切条,形成“短直联动”模式,对于我们来说,需要走这样一条正向内容种草、成交爆发双轮驱动的带货路径。

直播行业流传着一句话:“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指的是昨天的成绩与今天无关,流量总是会被重新分配。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这也不断激励我去尝试更多直播创新玩法。

图片

作者为直播导演参与央视财经的第一场带货直播「小满助力 鸿洋爱心」

图片

作者作为导演参与央视财经&抖音「美好创享家」直播


3

变化是生活本身

也是新媒体本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一直在深化“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的融合战略。从拥抱短视频、内容创新、转变语态再到电商直播,总台视频端与新兴网络平台的合作不断深入。在这样的趋势下,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是,新媒体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

就内容创作主体来说,10年前,守住风口就能有机会,甚至改变命运,如今内容生产者专业机构化,靠自己做号成为大IP的可能性渺茫;就创作环境来说,变化对于新媒体人,已经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当然这样的影响是双面的,比如技术的变化让新媒体人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监管的变化则会提高新媒体人底线意识。

我们也在不断追逐潮流,不断拥抱新变化:在直播中运用VR/AR等新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在和汽车、科技等对视觉呈现要求较高的行业的合作中,进行了运用。未来我们也会推动 MR直播技术、元宇宙、数字人在财经节目中心直播中的落地,让观众在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直播中感受沉浸式体验,将极大增强用户信任与关注兴趣。


4

新媒体后进生的小幸运



我的朋友最常提醒我的一句话就是:你走慢一点。

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调侃自己是一个「新媒体后进生」,在风口边缘徘徊多次,但从未大富大贵,所以我总归咎于自己总是比别人慢了一点,就总想更快一些。

但新媒体是一场长跑,经历了起跑阶段的争秒压哨,接下来就到了调整节奏、比拼耐力的阶段。回顾过去6年的职业成长经历,这条跑道竞争太激烈,但是既然上了赛道,就继续往前吧~

毕竟回到过去,追逐风向,已经不可能,不如用心耕田,水到渠成。选择加入中传MPA是自我调节的重要一步,也很开心(强调一下,是着的开心)中传能选择我,进行研究生学习。未来两年或许漫长,或许艰辛,不过来都来了是吧,和优秀的同学一起加油吧~


  


友情链接

外校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地址:中国•北京•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国重大楼9层

    咨询电话:16631134883

    咨询微信:MPA-CUC

    咨询邮箱:cuc-mpa@cuc.edu.cn  

  •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公众号
  • 中国传媒大学MPA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