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导师课堂|乔卫兵:启蒙与互鉴—— 从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脉络

作者:发布时间:2022-09-26浏览次数:10

图片



图片

2022年3月28日,中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MPA业界导师乔卫兵老师,以《启蒙与互鉴——从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为主题,用线上授课与问答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为22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孙英春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

讲座中,乔老师重点结合自己在中国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译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的工作经历,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展示中国出版“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历程,折射中国人变革图强、不断崛起的辉煌奋斗史。

图片

乔卫兵老师首先以“启蒙”为线索,带领大家回顾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天演论》等早期译著,让人们睁眼看世界。学器物、仿制度,国人走上救亡图存之路。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首先被引入中国的是国际化、全球化的西方通识性著作,覆盖经济、金融、法律、政治、科学技术等领域。阿西莫格鲁所著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曼昆《经济学原理》等一批经典教材至今仍不断再版。

图片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外国著述“引进来”的主战场。乔老师提到,《通向奴役之路》《人的行为》《经济发展理论的十位大师》《货币论》等译著为指导经济活动与开展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主题涵盖市场经济、企业管理、金融、理财、知识产权、市场法规、心理学、成功学、养老保险、国际贸易、金融科技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四个自信”确立,“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优秀出版物风靡全球。这一时期,《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看世界》等系列图书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现代文学以及经济学理论、国家治理理论。

乔卫兵老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文化文明交流史,折射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变革图强、不断崛起的辉煌奋斗历程。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出版人将携手更多优秀的作者持续向海外推出一批体现中国崛起和中国发展历程全貌的优质图书,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孙英春教授在总结讲座时说,乔卫兵老师为师生带来的专题讲座贯穿中国现代出版史、思想史、学术史、经济社会发展史,同步展示有关未来趋势的应有理念,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学术知识便于学生持续挖掘和探索,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文献阅读书单。指引MPA的学生充实知识,博览群书,为专业学习和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最后的互动问答环节,乔老师还就“国际传播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科研成果展示形式”、“本土学术成果国际话语权”、“阅读与写作方法”、“中国智库建设”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阐述。


精彩问题汇总

Q1

有一种看法认为,能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的硬实力占主导,传播的内容与方法居于次要位置。乔老师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矛盾?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工作人员而言,能做些什么?


乔卫兵老师:

据我观察,主要还是我们成功的企业和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别人承认你的成绩,才愿意向你学习。我们国家如果没有硬实力,就算讲出花儿,大家也不会相信。之所以现在对我们感兴趣,是源于我们的经济实力。当然,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肯定也很重要。我给傅莹大使策划编辑了很多书,她跟我交流了很多经验,比如说一定要站在吸收者的角度和立场,站在同样频道的话语体系上,才能有效沟通。

Q2

近期俄乌冲突之际,俄罗斯社交媒体遭遇美西方国家封锁。这一背景下,您怎么看待传统出版的外宣作用?


乔卫兵老师:

传统出版“走出去”应该说是任重道远。首先版权贸易并不平衡,总体上“引进来”多一点,“走出去”少一点。这与我们整体的经济发展、科研水平、文化软实力,包括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经验都有关系。讲好中国故事有其经验和技巧,我们需要适应当地文化,了解当地民众需求,看看他对中国的哪些人,哪些故事,哪些观点感兴趣。在工作中我也观察到,海外读者对我国经济崛起的神奇速度,以及企业家企业管理的成果经验比较感兴趣,出版社在这些领域更容易走出去,走进去,走得更好。

Q3

请乔老师根据您日常的阅读写作经验,谈一谈阅读与从事实践工作以及个人提升之间的关系?


乔卫兵老师:

此前,我曾提出过学术与出版之间的“四个空白点”,即首先发现学术空白点,其次把握选题空白点,再到弥补图书空白点,最后投放至市场空白点。这一过程使出版工作率先占据独特、稀缺领域,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和学习。阅读是我每天要做的,无论是出于工作目的,还是将其视作生活习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包括那些引进来的前沿书目,我们可以获取大量信息。此外,通过接触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也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考,这些都与提升学术素养,确立问题意识与选题意识有紧密关系。

Q4

早期的非政府智库,如林毅夫先生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厉以宁先生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政府鼓励发展第三方智库。中译出版社有无智库定位?如何更好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乔卫兵老师:

智库汇聚产学研资源,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的一个平台。这里学者资源丰沛,但学者的很多想法得不到落实,需要企业家提供经济支持。而企业家往往对经济政策和学术问题不够了解,需要向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请教。政府官员掌握行政资源,但也需要兼听各方面意见,需要专家提供不同角度的看法。专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也需要跟一线的企业家多沟通,多请教,倾听他们的呼声与需求。这样,行政资源、学术资源、企业经济资源互通有无。作为出版社来讲,我们有条件、有资源形成自己的一个智库,我们也正在尝试,比如说我们最近跟大家一起发起成立的“元宇宙30人论坛”,就是我们在出版元宇宙的这个过程中,聚集了大量的作者资源、专家资源,所以,我们也要深化元宇宙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对接。



友情链接

外校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地址:中国•北京•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国重大楼9层

    咨询电话:13260398261

  •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公众号
  • 中国传媒大学MPA公众号